
本报讯 (记者 王娜) 金秋十月,开封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菊香。10月18日,龙亭湖畔人潮涌动,中国开封第43届菊花文化节首届菊花产业博览会与首届菊花藏品与衍生游戏副本拉开帷幕。这场由开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精心策划的“双展”联动,不再只是看看花、拍拍照的传统花事,而是以一朵菊花为支点,撬动起一场文化、产业与城市气质的深度变革。
在龙亭景区东门的产业博览会展区,28家来自全国的菊企齐聚一堂,琳琅满目的菊花主题商品令人目不暇接。来自湖北的艾合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展台前,一款标注“72款全品类”的产品矩阵格外吸睛。从热敷暖贴、精油贴到天星悬灸、足浴包,再到智能养生小家电和菊花清新消杀喷雾系统,这家企业用科技重新定义菊花的边界。
“我们不只是卖菊花,是卖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公司负责人介绍,其研发的菊花消杀系统已应用于多个公共场所,让菊香不仅怡人,更护人。
而在开封本土文创展区,一场“菊香经济”的创意风暴正悄然兴起。冰箱贴上,憨态可掬的“宋菊宝宝”捧着花瓣微笑;鼠标垫印着《清明上河图》里的赏菊场景;手绘帆布包上,一枝墨菊从宋徽宗的御笔画中“生长”而出。这些带着菊香芬芳的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开封带回家”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可触摸、可使用的日常诗意。
不远处,宋式果子的摊位上,工作人员曹艳喜正低头专注地捏塑着手中的面团,一个个粉团在她灵巧的手中幻化成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果子:花瓣层叠,色泽温润,形态典雅,仿佛能闻到香气。两位来自郑州的游客指着朵朵精美雅致的花朵轻声问:“姑娘,这花能吃吗?”曹艳喜笑着点头,将一枚小巧的菊果切开后递给她:“这朵‘秋韵’,你尝尝。”围观的游客纷纷举起手机,镜头里,是千年前的宋韵,在今日的开封,被一口口“吃”进生活。
这场“双展”的深意,远不止于眼前热闹。在开封文化客厅,首届菊花藏品与衍生产品展正以“菊脉流转”为线,缓缓铺开一幅千年菊史长卷。文化溯源展区,菊纹瓷器、非遗剪纸、汴绣长卷静静陈列,诉说着菊花从《夏小正》到宋代“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文化跃迁。一幅由当代书画家创作的《菊赋图》,笔墨间尽显孤傲风骨,引得观众驻足良久。
“汴菊美十谈”展区,则用一组组数据与文献,有力印证“世界菊花源起中国,中国菊花根在开封”的文化共识。而最令人振奋的,是“产业格局与未来”展区首次披露的规划:建设全国首个综合性中国菊花馆,打造“场馆+节庆+产业”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未来,开封的菊花,将不再只是季节性的风景,而是一座城市永不落幕的文化地标。
从一朵花,到一个产业;从一次节会,到一种生活方式。开封正以菊为媒,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着全域文旅的新篇章。当游客带走一枚菊香冰箱贴、品尝一口宋式菊果、体验一次菊花康养贴时,他们带走的,不只是纪念品,而是一座城市多年沉淀下的文化自信与创新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