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养生
秋季,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养生上,要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根据不同人的体质,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饮食调养
秋季,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多吃应季蔬果。辛辣食物尽量少食。
穿衣助手
秋季时节,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这时细菌极易入侵,人也容易生病。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
起居作息
秋季时节,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保持乐观的工作状态、精神状态。要防止凉燥,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增加活动量。
精神调养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季平和之气。
饮食推荐
虾米:补肾温阳、养胃化痰
虾米营养丰富,富含钙、磷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人体获得钙的较好来源,含钙比较多的食物还有奶制品和鸡蛋等。虾米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桂圆:补气血、安神志、养心脾
桂圆益气补血,增强记忆。桂圆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质等,含铁量也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又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桂圆肉除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白扁豆:健脾化湿、利尿消肿
白扁豆,营养价值较高,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茎菜和瓜菜都高,味亦鲜嫩可口。白扁豆既是滋补佳品,夏暑作清凉饮料,又是一味良药。入药主要用白扁豆。白扁豆能益气、化湿、消暑,还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鸭蛋:大补虚劳、滋阴润肺
鸭蛋适宜肺热咳嗽、咽喉痛、泄痢之人食用。咸蛋黄油有明目养眼的功效,可治小儿积食,外敷可治烫伤、湿疹。还可促进骨骼发育,预防贫血。刺激消化器官,增进食欲,使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并有中和胃酸、清凉、降血压的作用。
罗汉果:清热润肺、止咳利咽
罗汉果,性凉,味甘,有清热润肺、滑肠通便、消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现代研究揭示,罗汉果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提升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但不影响正常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还有止咳、祛痰、消炎、解除应激反应、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
柿子:润肺生津、清热止血
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等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
穴位养生
风池
取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方法:有不适症状者可在他人帮助下用拇指、食指按揉风池约30至50次,称为揉风池。也可拿捏风池约5次至10次进行治疗,称为拿风池。
大椎
取穴:位于脊柱区,第七颈椎在颈项部最为隆起,穴在其下方,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下缘凹陷处即是。
方法: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提大椎穴,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重复操作力度由轻至重。或使用食指或中指指肚按压穴位,一边呼气一边缓慢地向身体内部用力按压,方向稍向下。
(黄正阳 张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