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广播电视报电子报

2025年9月12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9

开封广播电视报科普平台 减少疾病 改掉晚餐坏习惯 吃红薯叶的好处 中年女性运动成为“必选项”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开封广播电视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减少疾病 改掉晚餐坏习惯

和早餐、午餐比很多人觉得晚餐并没有多么重要,不过,不少疾病都与晚餐有关。

晚餐吃太晚

血糖悄悄失控

2025年6月,《电子生物医学》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能更早地吃完晚餐,并且把更多热量安排在白天,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风险。

一般建议将主要热量摄入时间提前至较早时段(如17时~19时),并且晚餐占比不超过全天热量的30%。

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引发胃肠疾病

胃的排空时间通常为进食后2~4小时(混合食物),若晚餐过晚,胃内食物未完全排空即进入睡眠状态,会导致以下问题:

胃食管反流:平躺时胃酸更易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长期反复反流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糜烂,甚至增加食管癌风险(尤其长期未控制的严重反流)。

消化不良与胃肠功能紊乱:夜间胃肠蠕动减慢,食物滞留胃内时间延长,易导致腹胀、早饱、嗳气;长期消化不全还可能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

胃黏膜损伤风险:胃酸在空腹状态下仍会持续分泌,若胃内有食物中和部分胃酸,可能暂时“保护”胃黏膜;但长期晚餐过晚+过量进食,反而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胃炎、胃溃疡风险。

干扰代谢节律

诱发肥胖与慢性代谢病

热量堆积,诱发肥胖:夜间活动量减少,基础代谢率较白天降低,多余热量无法被消耗,易转化为脂肪储存(尤其堆积在内脏、腹部)。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风险:夜间胰岛素敏感性较白天下降,此时进食高碳水、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胰岛素大量分泌;长期如此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诱发胰岛素抵抗,最终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血脂异常:夜间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能力下降;晚餐过晚+高脂饮食(如烧烤、油炸食品)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长期可引发高脂血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影响睡眠质量

加剧昼夜节律紊乱

直接刺激胃肠,引发失眠:胃内的食物消化活动会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从而延迟入睡时间,增加夜间觉醒次数。

干扰神经递质平衡:夜间,皮质醇(压力激素)分泌本应逐渐下降,若因胃部不适刺激应激反应,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褪黑素(助眠激素)分泌,进一步加重失眠。

破坏生物钟同步性:长期晚餐过晚会打乱“进食——睡眠”的时间关联,导致生物钟紊乱,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失眠,甚至增加抑郁症、认知功能下降风险。

其他潜在危害

心血管负担加重: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会协同增加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风险;夜间血流速度减慢,高血脂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血栓形成概率(尤其对已有动脉斑块的患者)。

肾脏负担增加:夜间肾脏滤过率下降,若晚餐过晚且高盐(如腌制食品),钠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排钠负担,长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肾病。

早点吃晚餐

好处竟然这么多

无论是要加班还是要聚餐,都尽量早点儿吃晚餐,最好在睡前4小时内吃完,对身体好处多多。

预防肥胖 早点儿吃晚餐不仅有利于血糖控制,也更有利于燃烧脂肪。早点儿结束晚餐,趁着还有精力,可以和家人或朋友出门散步,消耗热量,避免脂肪囤积。

让血糖更好 一项研究表明,18时吃晚餐的人第二天24小时血糖水平比21时吃晚饭的人明显有所改善,而且次日的血脂代谢状况也有所改善。

改善脂肪肝 研究提示,对于患有脂肪肝的人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尽量在17时前结束晚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运动、饮食等综合调整。

降低癌症风险 研究显示,与晚餐后立即睡觉的人相比,晚餐后间隔两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睡觉的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癌风险降低20%;如果晚餐吃得更早(21时之前),且晚餐和睡眠之间的间隔时间更长(>2小时),综合癌症风险将能显著降低24%。(据《人民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本报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开封广播电视报
ICP证:豫ICP备2024071054号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