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广播电视报电子报

2025年5月1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9

开封广播电视报金融快讯 古城开封向“新”而行的“金融密码” 开展“金融知识乡村行”主题宣教活动 开封市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二0二五年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进社区集中宣传活动 报纸资料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开封广播电视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城开封向“新”而行的“金融密码”

2025年一季度,开封市金融数据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08.93亿元,同比增长10.6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89.39亿元,同比增长10.84%;存贷款增速均位于全省前列。外贸进出口总值46.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42.7亿元,同比增长44.3%。

这一成绩的背后,呈现出开封市金融运行总量增、结构优、成本降的良好态势,折射出金融“活水”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滋养,勾勒出古城开封向“新”而行的高质量发展壮阔图景。

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崛起,离不开金融资源的定向支持。目前,全市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领域贷款项目共计15个,总授信金额10.64亿元,总投放金额7.47亿元。截至3月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9.27亿元,同比增长18.94%。这与开封“7+10+N”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布局深度契合。

开封市金融机构靶向发力未来产业融资需求,通过精准配置金融资源、运用专项科创信贷等金融工具的方式,加速产业链升级。以开封时代全钒液流电池项目为例,该项目获得2.5亿元银团贷款,带动上下游12家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助力开封打造中原储能产业高地。这种“产业规划——金融配套——技术转化”的闭环,让新质生产力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文旅新场景激活流量

开封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文化IP转化为经济增量。

开封市各金融机构抢抓全省重点城市的首推机遇,以打造重点文旅场景为突破口,建成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两个支付服务示范区。目前,全市390个重点商户支持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建立11个外币代兑点,498个银行网点均开通老年人、外籍人员绿色通道。2024年以来,开封市累计向商户、出租车司机等群体发放“零钱包”6.4万个,以优化支付服务赋能消费升级。

这种“文化搭台、科技赋能、消费唱戏”的模式,推动“流量变留量、场景变产值”,让文旅综合收入向千亿级迈进,让文旅产业成为古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消费新活力持续释放

3月末,全市住户一般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54.30亿元,同比增长35.42%;个人汽车贷款余额7.62亿元,较年初增加0.95亿元。消费强势复苏,成为金融数据中的一抹亮色。

春节期间,政府打出消费券发放、以旧换新政策(全流程压缩至20个工作日)等“组合拳”,开封市金融机构配套推出“惠民贷”“夜间经济专项信贷”等产品,通过“消费分期+财政补贴”的协同效应,刺激即时消费,延长消费链条,激发消费市场新动能,助力开封经济“热力”升腾,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民生暖底色托举幸福

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民生福祉的提升。

一季度,开封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06.82亿元,同比增长15.74%。通过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开封市中小微企业实现梯度成长,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一季度,开封市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0笔,金额13.51亿元;发放再贴现两笔,金额0.5亿元。“农户E贷”“乡村振兴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将金融服务嵌入农业生产全周期,普惠金融“甘霖”源源不断润泽乡村振兴沃土。

一季度,住户一般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较年初增加15.93亿元,居民消费信心显著回升。

一季度,52家涉外企业通过外汇衍生品规避风险金额达9997万元,外汇套保率达28.2%,企业汇率避险服务不断优化,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一季度,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正式文件出台前置配套制度,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项目累计签订收购合同金额4.8亿元,授信3.2亿元,投放2.47亿元,有效助力辖区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开封经验”。

透过人行开封市分行的数据窗口,我们不仅能看到经济的“量增”,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质变”。开封市将经济增长红利转化为人民幸福指数,这种“稳增长”与“惠民生”的同频共振,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王寒)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本报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开封广播电视报
ICP证:豫ICP备2024071054号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