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读过私塾,喜欢舞文弄墨,受其影响,我从小在书堆里长大,以书为伴,香润流年。
小学时,别的孩子一放学便到处疯跑,而我却迷上了阅读。小朋友们像磁石般紧紧围在我周围,听我讲书里的故事,我还把故事编成“情景剧”,在土堆旁、小树林里演绎。一次,拴柱扮成“小鬼子”,进村时,被藏在树上、喜欢“加戏”的大春尿了一脖子。现在回想起来,仍忍不住哑然失笑。
暑假里,我变身牧童。捧一本书,骑在牛背上,悠哉游哉,信“牛”由缰,直到夕阳西下,暮色四合。彼时,村里炊烟早已散尽,一家人都在等我吃晚饭,母亲还夸我“指靠得住”。我暗自窃喜。直到有一天,老憨叔找上门,说我放牛,只顾看书,牛偷吃了他的青苗也不管……害得我差点吃上父亲的“肉锅盔”。《小兵张嘎》《鸡毛信》《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整个假期我都沉迷在有趣的故事书里。
到了中学,我爱上了琼瑶的书,《窗外》中,女生江雁容与老师康南的爱情悲剧,让青春懵懂的我明白爱的真谛;《还珠格格》里,个性鲜明、机灵可爱的小燕子,让纯粹率真的我,心有戚戚焉;“我有一帘幽梦,不知有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再后来,我又迷上了汪国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他的诗浅显易懂,没有晦涩的说教,励志又抒情。引用到作文里,常被老师奉为范文。
大学图书馆,为我打开了一扇世界名著的窗口,在《追忆似水流年》中回顾《我的前半生》,徘徊在《静静的顿河》边,感受《百年孤独》,在《呼啸山庄》与《高老头》《基督山伯爵》一起谈论《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看《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失乐园》里的《悲惨世界》,听《母亲》述说《傲慢与偏见》的《美国的悲剧》,思考着《战争与和平》。我会因小猪威尔伯与夏洛离别,流下悲伤的泪水,会因鲁滨逊在孤岛上顽强地存活下来而欣喜,会对格列夫周游四国的经历感到新奇……
工作后,对书的痴迷依旧不改,别人休闲泡酒吧、茶馆、麻将桌,我的消遣在书本里。床头边、办公桌、汽车里,到处都是书。我喜欢那些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籍,文字在心中流淌,顿觉生活一下子就踏实、充盈、宽广起来。书看多了,就有了写作的冲动,看着自己的一篇篇小文章变成铅字,满满的成就感,给我带来无尽的欢喜与激动。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是在用别人的凿,拓宽自己心灵的边界。“高宅晓开卷,独共圣人语。”与书牵手,宛若知音邂逅,苦闷时与书私语,喜悦时与书对晤,兴奋时与书共鸣,生活因书而精彩,步履因书而坚实,人生因书而丰盈。捧一卷墨香,那如歌如潮的文字,会带我走出心灵的迷雾。
如今,我已霜染青丝,而对书的痴迷,早已深入骨髓,一如我爷爷,终生手不释卷。“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书香浸润流年芳华,静默开卷,明心启智,辑成帧帧画幅,铺展人生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