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娜) 低头、弯腰,穿过狭长的保温通道,掀开厚重的棉质门帘,湿热夹杂泥土、草木芬芳香味儿扑面而来。葱郁的番茄秧苗,整齐地排列着,每株都精神抖擞,伸展着细长的腰肢,挂满了红彤彤的番茄,就像一盏盏喜庆的小灯笼。
几位工人大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手里忙活着采摘番茄,嘴里还哼着欢快的小曲儿,歌声和着番茄枝叶的沙沙声,构成了一曲美妙的田园交响乐。
“这番茄可真是个好宝贝啊!你看它们,一个个长得多水灵,让我在家门口都能有钱挣!”一位大姐笑着对记者说,“她边说边拿起一个番茄,轻轻地擦了擦,咬了一口,汁水四溢,“这味道,大人小孩儿可都喜欢得很呢!”
“我种番茄十几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大棚里的温度、湿度都控制得好,番茄们就像住进了五星级酒店。”祥符区农信大棚合作社负责人王俊龙说,随手掰开一颗现摘的番茄,饱满的汁水顺着手往外流,鲜红的果肉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似果冻。
田垄的滴灌设备,银色水珠顺着黑色软管滴落,像给每株番茄打着透明的点滴。智能屏上跳动着温度和湿度,倒映着这位技术新型农民专注的眉眼。旁边传来剪刀轻快的咔嗒声,竹筐里渐渐堆起小山。
据了解,八里湾镇的番茄种植大棚在每年9月左右开始种植越冬番茄,到第二年年初,第一批番茄成熟上市,整个过程每天需要修枝等人工劳作,尤其是到了成熟期,因为番茄皮薄、不易储存的特点,需要人工采摘和装货。因此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他们不出远门就可有活干、有钱赚,提高他们的收入。
大棚里弥漫着番茄特有的清香,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只有农民们朴实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和喜悦的脸庞,番茄红了,农民的心也暖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