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广播电视报电子报

2025年1月17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9

开封广播电视报融媒报道 喜获丰收 乘胜前进 议案提案追踪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开封广播电视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获丰收 乘胜前进

——2024年开封市政协工作回顾

 

  回眸2024年市政协提案工作,建言资政的声音从未停歇,履职尽责的脚步始终铿锵。开封市政协以重点提案落实为引领,推动提案成果转化见成效;积极探索开展公益诉讼与提案双向衔接转化工作,这是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目前成效显著;通过政协大讲堂、履职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对委员进行培训,强化委员提案的“实战”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提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本期《议案提案追踪》为您重点关注。

政协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2024年12月20日,开封市政协十三届十一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开封市委员会重点提案遴选、领办督办与民主评议办法》;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宣布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民主评议结果。
开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刘鑫表示,会上,全体常委会会议组成人员集中听取重点提案承办单位办理情况汇报,并按照“办理态度、承办措施、落实情况”等不同权重进行量化打分,突出办理结果,评议结果以量化排名方式向社会公布。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已圆满结束。政协委员们对办理过程满意率较高。这也得益于过去一年,市政协引导各界委员紧扣中心工作,精准建言资政,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提案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刘鑫说,积极搭建协商平台,推动提案办理协商多样化。通过召开提案交办会、办理协商会、重点提案督办会等形式,加强提案者、承办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
审查立案544件,遴选确定重点提案27件,已全部办复。一份份体现民心民意的高质量提案,一步步变为了决策参考和施政措施,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例如:《关于开封市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的提案》的扎实落实,推动了我市通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提升乡村品质的工作。不久前,被誉为河南社会治理晴雨表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显示,开封市乡村振兴指数增幅达31.24%,近5年发展速度居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首。
开封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李书明表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三农”工作得到了政协委员的持续关注,尤其是厉艳君委员提出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开封市乡村建设的建议》,作为了重点提案,被市领导进行了领办,这个效果非常的明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户厕改造超过60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作业实现全覆盖,村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到了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22%。62个行政村达到省级和美乡村标准。
由卫莹、王国杰、刘芳、赵飞等四名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以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开封“制造立市”战略实施的提案》得到了承办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办理落实过程中,相关部门表示:他们会立足开封仪表行业现有的研发、生产及现场应用的宝贵经验,从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与高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举办行业论坛等方面,助力开封仪器仪表行业交出更加亮眼的“成绩单”。
开封市政协委员、祥符区政协主席卫莹说:“我深切地感受到开封市推进制造立市的决心和信心,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仪表产业的重视,感受到了市政协对企业呼声和关切问题的及时回应。”
由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提交的《关于落实开封市医疗机构“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的提案》,在办理过程中解决了患者在医院就诊,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的问题,把群众就医的“关键小事”办成了老百姓心中的“温暖大事”。


开封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影提出,一是要将“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纳入年度重点任务,促使医疗服务更加迅捷、简便、高效;二是逐步推出优流程、提质量、强能力系列惠民举措,并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部流程、各个环节。该提案取得了很好的办理成效。
翻开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的“成绩单”,桩桩紧扣全市发展大计,件件聚焦百姓衣食住行。许多建议已经转化为发展良策,被吸纳到相关决策或部门工作中,成为政协工作与党政工作“同频”、与人民需求“共振”的最好印证。
高质量提案的高效办理、更离不开工作机制的守正创新。市政协积极探索开展公益诉讼与提案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此项工作是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是政协机关与检察机关增强监督合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开封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刘斌表示,2023年年底,开封市政协和市检察院开始系统谋划、深入思考如何从政协提案中发掘案件线索,通过案件化办理,转化为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线索或者案件中梳理出能够借助政协民主监督,通过政协提案等履职方式,从而加快推动解决公益保护问题。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区后保定巷6号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严重滞后。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向区主管职能部门下发检察建议的同时,通过政协提案与检察公益诉讼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也向市政协提供了提案线索。市政协委员刘畅和潘恒志多次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梳理不同时期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联名提交了《关于尽快抢修保护开封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的提案》。
开封市文广旅局接到提案,积极办理。不仅督促区文旅局对旧址进行抢救式维修,对周边环境开展了整治行动,确保文物周边环境安全。还修订整体修缮方案,争取12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
开封市政协委员刘畅说,依托“双向转化”的工作机制,感到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工作联动,以案件化的办理更清晰地掌握提案办理的进程,更有力地推动了提案的落地。通过检查公益诉讼办案,凝聚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合力,发挥出了“1+1>2”的效果。
据介绍,开封是自2021年10月最高检发布相关方案以来,全省最早启动这项双向衔接化工作机制的城市之一。实践证明,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双向奔赴”,推动了开封市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共同守护好公共利益。
刘鑫表示,首批共提交了25件政协提案与检察公益诉讼转换线索。其中,送交检察院9条提案线索,有7条线索转化为12件检察案件;检察院转交过来16条公益诉讼线索,有14条转化为政协提案进行立案办理。这些提案主要涉及妇女权益保护、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食品安全监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
此外,开封市政协为进一步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把委员学习特别是委员集中学习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政协大讲堂、履职培训班、在线学习、视察调研等方式,提高委员提案的“实战”能力。
刘鑫说,通过培训学习,加强提案委员会自身建设,提高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完善提案工作条例,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
2025年,即将迎来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召开,全体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将同心协力以高质量的精准建议回应社会各界关切,积极利用提案为开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封广播电视台《议案提案追踪》栏目供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本报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开封广播电视报
ICP证:豫ICP备2024071054号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