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4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比例进一步提升至26.5%,较2023年全年提高1.7个百分点;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4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为4.69%,2023年11月以来,人民币连续10个月成为全球第四的支付货币;SWIFT数据显示,202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5.95%,是全球第二的贸易融资货币……这一系列数据来自于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表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高,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强化,双边货币合作持续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发展。
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持续提升
根据《报告》,2023年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稳步增长,收支总体平衡,人民币在我国本外币跨境收付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支付中占比和排名提升。
其中,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高。一组数据有力支撑了上述观点:2023年,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收入6.9万亿元,同比增长24.5%;支出7.1万亿元,同比增长43.3%。2023年,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同期经常项目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例为27.7%。2024年1至8月,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例为9.3%。
伴随着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具有扎实、良好的基础。
对于近年来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呈现出的新特点,《报告》表示:一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企业更倾向于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以减轻货币错配影响。二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创造了更多场景,进一步带动人民币使用需求上升。例如,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2023年我国与东盟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为两万亿元,同比增长47%。三是人民币融资成本优势推动人民币贸易融资增加,带动经营主体在贸易结算中选择人民币。四是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经营主体更倾向于使用人民币结算。2023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办理的跨境电商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近1万亿元,同比增长24%。此外,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取得新进展、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国际储备占比总体稳定等特点,均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慎扎实推进。
“要更加注重围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推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和持有,这是一个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
《报告》称,下一步,央行将更加注重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质量和水平,包括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性制度安排,更好满足各类主体人民币交易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等需求,深化金融市场开放等。
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023年以来,离岸市场利率水平整体高于在岸市场,离岸、在岸汇率走势总体一致,汇差略有收敛。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保持稳定,离岸人民币产品更加丰富。”《报告》称,受人民币融资利率相对较低影响,人民币融资功能深化,离岸债券市场稳步发展,贷款规模保持增长。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年里,相关互联互通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实施“债券通”“沪深港通”“跨境理财通”“互换通”,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常备货币互换等,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强化离岸人民币枢纽功能。202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出6项金融举措,涉及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资金便利化及深化金融合作等,进一步支持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部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的六成。香港人民币贷款、债券、外汇交易等各类金融活动日趋活跃,有效满足了境外主体需要。香港成为吸引海外资金积聚沉淀的重要区域,促进了人民币支付结算、投融资等国际货币功能的提升。
《报告》表示,将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优化拓展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完善离岸市场产品体系,增加香港市场人民币安全资产供给。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在跨境金融服务等制度领域实现更多突破。完善流动性供给调节机制,深化与香港金管局等机构的合作,支持香港金管局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
稳妥有序推动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管涛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强大的货币离不开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和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等五大核心关键要素的支持,特别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报告》提出,要稳妥有序推动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政策透明度、规则性和可预期性,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更好满足全球投资者人民币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等一系列安排。
事实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于金融制度型开放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例如,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稳慎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
此外,管涛建议,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修法和立法,并加大金融执法力度;深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既要学习和遵循国际规则和良好实践,又要提升在重大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
(马梅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