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广播电视报电子报

2024年9月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9

开封广播电视报校园内外 陪孩子学习,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引导者 村中的老井 河南省中小学违规使用教辅材料问题 专项整治工作举报电话及邮箱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开封广播电视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中的老井

为啥叫老井?我曾问过父亲,咱庄儿这口井什么时候挖的,他也不知道,他说人老几辈子记事起,咱庄儿人就吃这口井里的水。我们庄儿当时80多户,400多口人,人畜吃水就靠庄儿当中这口井。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村里像我这个年龄的都是吃这口井的水长大的,所以记忆尤其深刻。

这口井是用老青砖圈成的,砖上还带着花纹,相当结实,井沿边上铺着几块大石板,祖祖辈辈人每天打水,已经把它踏磨的非常光滑。

打水也是个技术活,用钩担勾着桶下到井里水面上,小幅度摆动几下,右手顺势向左一使劲,桶一歪,正好一桶水,一气呵成拽上来。再打第二桶。两桶水打完担走,不影响下一位打水。现在还记得清楚,担着水走路急不得,慢不得。走的急,一桶水溅出去可惜了。担水是一家男劳力每天早上的必修课,刷缸是女主人每天早上的首要任务,把水缸一歪,用刷锅的高粱毛儿刷子在缸底反复刷几下,浑水倒到盆里,男主人不用吩咐,担起铁桶就打水去了。一般两挑水够一家一天使用,有牲口人家还得另外多担几挑。20世纪80年代初,我八九岁,记事起那时候每家都有一个钩担和一对洋铁桶。只有村里木匠伯家是一对木桶。我家的是一个桑木钩担配一对洋铁桶,长年累月的使用,使它形成了自然的弯曲弧度,现在还在家里放着,洋铁桶容易生锈漏水,换过几次新的。后来又改成红塑料桶。

1984年前后,压井开始在农村流行,我家的压井就是那年放暑假挖的,压出来的水清澈甘甜,煮绿豆一滚糊烂,半个生产队的乡亲都来我家担水。自从结束了担水的历史后,桑木钩担和一对洋铁桶,除了春天栽红薯栽烟外,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下岗后,寂寞地立在院墙角里。庄上打压井的越来越多,担水的越来越少,最后井水浑浊,已经不能饮用,井沿边上圈的砖头也不断的掉到井里,前几年回去时,井已覆盖成平地,彻底在我们杨庄儿消失了。谁可曾记得它为杨庄儿老少爷们400多口人的繁衍生息立下的汗马功劳呢?历史在前进,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曾几何时风光无限,家家都有的压井早就不出水了。偶尔下点雨渗下去,压上来的水烧开后,壶底净是白沫,苦涩无味,人畜不能饮用,压井也都已荒废。为解决几个村庄儿人畜饮水问题,5年前县里出资为村里打了一口百米深的机井,用无塔供水送到各家各户,水龙头一拧,水就出来了,方便干净。老井、钩担、水桶、水缸、压井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成为历史记忆当中的一个符号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本报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开封广播电视报
ICP证:豫ICP备2024071054号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