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在行动。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为开封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本期《议案提案追踪》重点关注。
自全省“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在开封市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实施下,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和专业优势,积极行动。
兰考县人大常委会锚定主导产业链条,创新推进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在“建”“管”“用”上狠下功夫,探索出一条“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问题解决在产业链上、效果体现在产业链上”的产业发展“全链模式”。
兰考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建平表示,兰考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对各特色联络点如何更好发挥作用、联动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打造建设了绿色农产品产业代表联络点、现代家居产业代表联络点、民族乐器行业代表联络点、基层社会治理代表联络点、法检两院代表联络点,推动代表主题活动落实见效。
这里是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这个仅有105户的豫东小村,有90户生产民族乐器及配套产品,年产值达1.2亿元。取得成绩的同时,这里也面临着如何从以量取胜的上半场,快速迈进高端发展的问题。
徐场村村干部徐永顺介绍,目前,存在产品较为低端的问题,一些高端的产品比较少,目前90多个作坊户,只有两个作坊做高端,所以说低端中端的还是比较多。
面对这种情况,兰考县民族乐器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点的几位人大代表多次和村民代表座谈,一起探讨延伸乐器产业链、提升产品品质的具体举措,争取早日实现高端乐器“兰考造”。
兰考县人大代表赵尚功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在经营好自己企业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想办法让同行们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赵尚功带领同行们出去参加展会,学习一些先进的工艺。目前兰考乐器文创产品这一块是一个短板,下一步要形成一个意见建议提交到县人大会上,重点开发一下文创产品。
同样聚焦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他经过调研论证,向专家请教学习,和村干部们定下了发展大棚经济、主打碱地番茄的种植规划,以产业兴村富民。
如今,白云山村建起了165座温室大棚,年产番茄1000万斤左右,村民年均增收7万元以上。产业园区发展到一定规模,陈保超和项目中的其他人大代表又商议着迭代番茄品种,还要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陈保超说:“我们产业园区是高效农业区,在豫东地区成方连片,我们的温室大棚区在豫东地区也是规模最大,但是已经7年了,所以说今年要急着去修温室大棚。目前有一部分已经修好了,还有一部分正在紧张的(改造)进行中,8月1日以前全部完成。”
人大代表在行动,各县区亮点纷呈。尉氏县人大常委会把听取群众意见、联系服务群众与基层治理、基层建设结合起来,民生实事项目得到有力有序推进。
尉氏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小保表示,尉氏县人大在全县开展了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建强代表履职阵地。目前,已建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1个,提升代表联络站13个,建成村级代表联络点61个、企业联络点9个。一方面是要求各联络站对标“五化一站”“九有六簿七上墙”,不断完善提升。另一方面是规范打造代表联络点网格体系,完成全县域和特色产业的覆盖。
尉氏县人大代表,庄头镇牛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牛鹏近期非常忙碌,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峻挑战。牛鹏代表带领驻点的人大代表们正全力以赴帮助群众抗旱抢种。
牛鹏介绍,现在这个阶段,农村要做抗旱保苗工作,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方说水井有损坏现象,就拿我们村来说,有5个井已经损坏了,目前通过找到水井管理员,积极与乡里、县里协调(及时维修),现在已经修好了3个,有2个正在维修。
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河南省人大代表、金久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洋更关注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河南省人大代表李洋表示,鉴于目前机构改革对乡(镇)政府放权赋能,加之不少中小微企业在乡(镇)属地。为了更有利于普惠中小微企业发展,我在列席2024年3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时,提出对《河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将乡(镇)人民政府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职责纳入条例范围内。2024年4月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河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中采纳了我的意见。
“人大代表在行动”是创新人大工作的重要载体,开封市各级人大一盘棋,五级人大代表齐上阵,上下联动,凝心聚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
(开封广播电视台议案提案追踪栏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