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扬扬 焦彦瑞) “现采的菌子煮汤,鲜美得很。”5月4日,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王周庄社区的赤松茸种植基地里,一簇簇棕红色的赤松茸顶着圆润的伞盖破土而出,市民张女士带着孩子正在体验采菌的乐趣。
走进赤松茸种植基地,昔日被视作农业废料的秸秆,如今成为孕育美味的“温床”。
“我们通过‘林荫保湿+秸秆基床’的栽培模式,每亩林地可消化5吨秸秆,在昼夜温差8℃的微气候中,孕育出氨基酸含量提升30%的优质赤松茸。”基地负责人池连伟说,这种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问题,更让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为林地生态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基地赤松茸种植面积10余亩,每亩产量超3000斤,采摘季从3月底持续至5月中旬,预计收益12万余元。
“目前柳园口乡正在筹备建设菌菇文化体验园,未来,游客不仅能亲手培育菌棒,还能在农家乐厨师指导下,解锁赤松茸的百变吃法。”柳园口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柳园口乡将继续深化“菌菇+”产业链,推动农耕研学、生态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