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凝聚村民的精神家园,也可以为农村产业化发展开辟新道路。这项工作引起了开封市政协农业农村委的高度重视,他们对我市的传统村落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在今年市“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开封市传统村落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提案》。本期节目就为您详细解读这一提案。
走进位于杞县宗店乡虎背岗村的这座老宅,目之所及,一砖一画似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淮海战役的硝烟曾经从这里燃起,这里就是豫东战役作战室旧址。在这里,即便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也能解锁出一段充满硝烟与热血的峥嵘岁月。
虎背岗村在解放战争时期,是豫东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就设立在这里,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英雄村庄”“红色村庄”。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下,农村地区对自身承载的红色资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宗店乡刘庄村妇女主任陈秋英表示,现在整个村里面没有空心院,村里边保护了一些古建筑,把这些遗址遗迹保护起来,打造了一些红色教育的课程,还有青少年的红色研学,村希望通过用红色文化来带动人流量,拓展群众的致富渠道。
据了解,基于开封的历史地位,开封境内还存在着不少传统资源、红色资源村落。为了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持续传承,市政府已经开展了传统村落认定工作,目前开封被认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0处,还有不少村庄也在积极申报当中。
开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徐炳哲说:“我们评选传统村落,只要具备3个条件之一就可以。第一是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第二个是具有传统的建筑风貌和传统的村落选址;第三个是具有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提醒后人铭记历史、凝聚村民的精神家园,也可以为农村产业化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深入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开封的这项工作也引起了开封市政协农业农村委的高度重视,他们广泛联系本委委员和各界人士,对开封市的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开封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李书明表示,他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一些政策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导致了现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缺乏法律的依据。由于管理保护不够完善,所以说传统的建筑还存在着有倒塌和坍塌现象,存在不同程度空心院、空心化的加剧的问题。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我市近年来在传统村落保护上做了不少工作,对早期入选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制定了保护规划,但是对传统村落的长远发展还缺乏清晰定位和系统规划。于是,在今年年初的市“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开封市传统村落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提案》。
李书明说:“建议尽快完成开封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使保护有法可依;其次是要进行科学的修复,分类分级精准地进行保护利用;最后一定要坚持活化利用,真正让传统村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近日,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祥符区朱仙镇西街村,调研西街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这座“国家级传统村落”以清真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村落历史传统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文脉清晰。这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和古民居23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具有浓郁的历史、地域特色和伊斯兰文化底蕴。
徐炳哲提出,传统村落的地域特色非常明显,主要是以清真为主;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木版年画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得非常好;整个村落的街巷肌理,院落保护、传统建筑风貌保护非常好。当时基于这三条,把它选为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向上进行了申报,然后最终获得住建部的批准。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认为,我市在传统村落建筑方面具有特色强、景观好、保存完整等明显优势,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和发展,增强守住传统文化根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我市古建筑保护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让一个个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徐炳哲表示,下一步,我们一定要加大历史文化资源摸排,前期各县区进行了摸排,已经挑选出来一定具有传统保护的村落的名单,根据名单向省里积极申报我们的传统村落;将进一步制定剩余的村落编制保护规划;将结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住建部,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的争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