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fgdb.com/m/Content/themes/mobilekftv/weixinlogo.png
为了工作流血汗,工资变成消费券。 耍不完的小聪明,一口咖啡半碗蒜。 临近年关,个别企业又开始整幺蛾子了。郑州一企业将员工工
http://www.kfgdb.com/m/content/2025-01/17/000919.html

等待处理…

以劵抵薪,该治治公司的骚操作了

何高峰
2025年01月17日

为了工作流血汗,工资变成消费券。

耍不完的小聪明,一口咖啡半碗蒜。

临近年关,个别企业又开始整幺蛾子了。郑州一企业将员工工资折算成了指定商场消费的购物卡,且使用时有诸多限制;长春一公司用消费券代替工资,可以用来交纳物业费、购买指定房源及车位;江苏一家高科技公司用积分代替工资,兑换现金必须同时满足指定条件;武汉一些建设单位用饭票、钱票抵工资,自制代金券不仅可以吃饭,还可以在工地的小卖部一票通用……

法定工资,不容儿戏;胡作非为,看着来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5条规定,工资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等其他形式替代货币支付。但是,某些属蜂窝煤的“周扒皮”,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子,制定了自我感觉良好的企业文化:公司挣钱公司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我的地盘我做主,谁敢不忿小鞋发。

看似“小聪明”,实属大糊涂。排除吃饱了撑着逗员工玩的嫌疑,企业出这些歪招,无非是资金周转不灵光了,想拉动内部消费消化库存。从公司角度看,企业在面临经营困难时,想一些新招无可厚非,但企业的“创新”不应以牺牲员工合法权益为代价。这种不靠谱的歪点子、骚操作,跟马桶堵了拿炮仗润滑没啥区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不孕不育见人流。老话说得好,自己不想干的事儿,就别甩到别人身上。对于员工而言,大面上一团和气,大家都不好意思甩脸子、掀桌子。眼瞅着工资变成了消费券,就算暂时低头了,心里也得悄悄问候老板的祖宗八辈。有些掌舵者,整天嚷着无私奉献,遇到好处自己单干。平日里吃香喝辣的时候,一直都是被窝里放屁;遇到困难了,想起来有难同当,抓着大家同和衷共济,凭啥?

话痨乱说,猛火废锅。以消费券代替工资,就跟皇帝的新装差不多。用人单位应该引以为戒,严守法律底线,拒绝以券抵薪。毕竟,劳动者是最美的人,不是企业经营不善的“兜底人”。员工也要敢于“说不”,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损,应立即向劳动监察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反映,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相关管理部门该打板子的时候,也别心慈手软。就算护住了犊子,犊子早晚坑爹。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开封广播电视报
http://www.kfgdb.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