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迫孩子分享
咱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别家娃想要自家娃手里的玩具,好多家长就会说:“宝贝,要懂礼貌,学会分享”,然后不由分说就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拿走递给别人了。
分享本是好事,能让孩子收获快乐,交到朋友。可要是强迫着来,孩子心里可委屈啦!要知道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有物权意识,啥时候分享、和谁分享,他们有权决定的呀。老强迫他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东西不受尊重,慢慢的,不仅不愿意分享了,还可能变得特没安全感,总担心东西被别人随意拿走。
正确做法:引导孩子主动分享,让他们体会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可千万别强迫!
二、无原则地忍让
有些家长常教育孩子:“要礼貌,别人欺负你了,也别还手,得让着别人”,想着是让孩子大度、有涵养,可现实里这真的坑娃!
要是孩子在外总无原则地忍让,那些调皮捣蛋的家伙可能就蹬鼻子上脸,变本加厉欺负咱家宝贝了。孩子心里得多难过、多害怕,还不敢反抗,时间长了,性格都容易受影响。
咱得教会孩子分清是非对错,要是别人无意的小碰撞啥的,大度原谅没问题,但要是遇到恶意欺负,得勇敢说“不”,保护好自己才是关键!
三、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
为了让孩子人缘好,有的家长就教孩子时刻迎合别人想法,哪怕心里不愿意,也得装乐意。像小伙伴决定玩某个游戏,咱家孩子明明想玩别的,可为了别人高兴,只能跟着去了。
这样下去,孩子容易丢了自我呀,老是把别人感受放首位,都顾不上自己心里咋想的了。咱得告诉孩子,做真实的自己最棒,有不同想法大胆说出来,真正的好朋友会尊重彼此的,不用靠委屈自己来维持关系。
四、过度谦虚
咱中国人向来推崇谦虚,可有时候对孩子过度谦虚就不妥了。就说孩子考了好成绩,或者在某方面表现出色,别人一夸,家长马上说“哎呀,就是运气好啦,没那么厉害”之类的话。
孩子听多了,会觉得自己努力半天、取得的成绩都没得到认可,多打击积极性呢。适当谦虚是好,可也得让孩子知道他们的付出和成果值得被肯定,这样他们才有动力继续进步。
(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