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同疾病作斗争的长期过程中,膏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的膏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唐、宋、明、清,至今有2000余年历史,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膏药的制作技艺与研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立冬时节,寒意渐重。在开封市西环路赵艳玲筋骨堂,一进门,就闻到了淡淡的中药味,赵氏接骨丹追风膏第六代传承人赵艳玲正专注为患者贴敷膏药。只见她双手轻触患者的颈椎,沿着颈椎摸骨轻按,并询问日常症状:“这个地方疼不疼?平常是怎么不舒服的?”摸到关键处,“是不是这个地方疼?”经过一番细致问询后,赵艳玲给患者敷好了膏药。
说起自己的经历,赵艳玲说,她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杂技,曾多次获奖,数次代表开封、河南进京演出,主要事迹被录入《开封市志》。“你不要看我现在快80岁了,耳不聋,眼不花。拿起家伙,我还能给你表演一段。”说着她还想展示一下。
说起自己的的技艺,赵艳玲说,她出身国术世家,父亲赵新春,艺名“一撮毛”,是一位在中国杂技界颇有影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杂技艺术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开封市杂技团团长。父亲的外祖父朱长泰,开封城东大杜寨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组成了“长泰刀山班”。这是一个实力很强的江湖卖艺班子,它的成立揭开了近现代百余年来开封杂技艺术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培育了以赵新春为代表的在新中国杂技界颇有影响的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
赵新春生于1912年,家在开封城西的花生庄村。当时开封城西沙荒严重,地里打不出多少粮食。赵艳玲的曾祖父赵桐、祖父赵宝庆长期以来都在开封曹门关以卖豆沫为生。“因为在曹门城墙附近居住,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家是曹门关人。”赵艳玲介绍说,卖豆沫虽然很辛苦,却挣不来一家人的温饱,其父赵新春在7岁那年,看家里的生活实在过不下去,送赵新春去他外祖父办的“长泰刀山班”学艺。
学艺、练功是很吃苦的事情,既然来了就别无退路。在其外祖父(班主)朱长泰及从北京聘请来的武功师傅张国亭的苦心教诲下,赵新春练就了一身马上、杆上和顶(头)上的功夫。“出师后留班演出,因为他留个大背头,头发又长,骑马兜场及上刀山时,马疾人快,头发随风飘散,看起来像一撮长毛,人称‘一撮毛’。”赵艳玲告诉记者,父亲赵新春传奇的一生,在广大观众和杂技界同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祖传的接骨丹追风膏等是传承于她外曾祖父朱长泰,并上溯到清末京城著名武师张国亭祖父宫廷自用的骨伤圣药,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1937年卢沟桥事变,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赵艳玲的外曾祖父朱长泰率领的长泰刀山班外地演出,回开封路上因马受惊受伤,卧床不起,于是赵新春开始挑起重担,并拿出祖传跌打损伤的药方配制接骨丹追风膏药等,率领大家走街串镇,一边卖艺,一边卖药来维持生活。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赵新春率领杂技团刀山班到全国各地演出。演员们在训练演出的过程中难免发生意外,如骨折、摔伤、拉伤扭伤等意外情况,以及在寒冬腊月天身穿单薄演出服寒气长年对身体侵害引发的各种风寒湿等症,在当时的情况下,武术杂技演员都会用到他的家传绝招,接骨丹、追风膏药、龙血温筋散等就成了杂技演员在训练演出时的必备药品。
后来因赵新春的年龄大了,所以从选药、配伍、炮制、诊疗等都让赵艳玲操作,赵新春在旁指导。“父亲生前曾对我讲,他计划与东郊曹门大队卫生室合作开骨科诊所,以家传药方服务群众,终因1983年父亲病逝未能实现。”
赵艳玲作为第六代传承人,将这项国医诊术传统技艺技术传承给女儿让其跟随参与实践及临床。其小女袁青梅自幼随赵艳玲历练、施诊,经十数年光阴历练,也终得家学真传,并励志将此医术从开封走出河南,乃至海外。
(二)
赵艳玲在1976年开始跟随父亲赵新春学习接骨丹配制、追风膏药熬制操作和沉香药酒及龙血温筋散的配制,观摩研习药物多年,刚开始在父亲现场指导下动手操作,有患者或患者家属登门求药时,父亲都指导她为其进行伤位处理、配制药物并动手敷贴。
“当时,我们为患者治疗都是免费的,在群众中影响很大,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好评。”说起之前的往事,赵艳玲说,她现在都快80了,回忆起往事仿佛都是昨天的事。
退休后,赵艳玲虽然不能在杂技舞台上继续为国家服务,拿出祖传秘方药服务大众,也是为了父亲临终的嘱托,传承家学,造福万民,并继续为党和国家服务,为了系统地学习医学,她参加自学考试,并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后来在开封市东郊医院、河南大学附近、南京巷等多处开诊,到后来成立赵艳玲筋骨堂,目前已有40余年。这40余年来帮她在中医骨科领域不断深耕,用其父传下的赵氏接骨丹、追风膏药、龙血温筋散等,解除了很多患者的痛苦。
赵氏祖传的膏方,源于清代宫廷御前侍卫习武时的外用药,因清帝逊位后,御前侍卫大多离开紫禁城而散落民间。
因祖传的秘方,其用料名贵,选料严苛,且炮制烦琐,疗效好、无痛苦、无副作用,在诊疗时,不开刀、不手术,时间短、疗效好、恢复快,在全国各地有很好的口碑。
“咱开封大众影剧院职工闫继红,从剧场天花板上摔下来,造成双腿粉碎性骨折,某医院要求截肢,不然性命难保,后来其家属找到了我,我为其治疗后完全康复,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说着,她略显抱歉地笑笑表示,“听起来,是不是感觉不真实,其实这也是我说真名实姓的意义,咱开封不大,一打听肯定就知道是不是真的。”
肩颈腰椎病患者郑州的李女士和杜先生慕名而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明显好转。
……
据统计,用接骨丹、追风膏药、龙血温筋散等康复患者数以千例。
赵艳玲表示,她在继承祖传方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创新总结出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常见疾病颈椎、肩周炎、腰腿疼痛、坐骨神经、椎间盘突出、跌打损伤、骨质增生、类风湿、关节炎等效果突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关键在于传承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和培养力度至关重要。”赵艳玲表示,2011年接骨丹追风膏药已申请为开封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