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是中国四大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之一,它生产的精美民族乐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乐器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旅游则是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市场。能否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促进彼此共同发展,市人大代表吴扎根在今年市“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将兰考的民族乐器与开封的宋文化及旅游景点进行融合推广的建议》。请关注本期《议案提案追踪》。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黄沙漫天,焦裕禄书记为治理“三害”种下的小树苗,而今英姿挺拔、下自成林,群众亲切地称它为“焦桐”。上世纪80年代,勤劳智慧的兰考人用泡桐树,制作出了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昔日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变成了一方百姓新的“致富密码”。
兰考县民族乐器协会会长赵尚功说:“我们兰考民族乐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有大大小小200多家乐器生产企业,年产值近30亿元。我们主要生产古筝、古琴、琵琶、中阮、柳琴等各种民族乐器。”
据了解,近年来,兰考县大力发展民族乐器产业,投资20亿元建成音乐小镇,引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等品牌企业入驻,深化与多个音乐学院合作,提升品牌价值,形成了集制作、展示、销售、电商、物流、演艺、培训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2022年,兰考县获评“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兰考”称号,成为中国民族乐器行业四大基地之一。然而,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兰考民族乐器的后续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兰考民族乐器品牌急需进一步增加吸引力、提升文化内涵。
兰考鸣韵乐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会争说:“现在我们的乐器缺少和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产业。比如说,开封大宋文化和兰考的民族乐器就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如何让兰考的乐器产业与时俱进,升级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兰考乐器制造者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他们把这些想法和一位市人大代表进行了充分沟通,这位市人大代表也是一名从事了20多年民族乐器制作的老乐器人——吴扎根。
开封市人大代表吴扎根表示,兰考民族乐器的制作工艺、音色是绝对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很多从业者都是打工出身,对品牌的营销、宣传稍微有点弱。作为开封人,开封那么多景区,又有很浓厚的宋文化,我一直想,怎么样才能把民族乐器和宋文化,以及旅游景点紧密结合起来。
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和缜密的思考之后,吴扎根在2024年的开封市“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将兰考的民族乐器与开封的宋文化及旅游景点进行融合推广的建议》。
吴扎根认为,跟景区结合,设置兰考民族乐器的表演区域,让游客在游览景点的同时,欣赏兰考民族乐器的演奏。此外,还可以安排游客参加民族乐器的制作体验,和开封文旅账号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出以兰考民族乐器为主体的宋文化之旅。
近几年,古都开封文旅频频火爆“出圈”,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宋文化”品牌持续做大做强。人们来汴旅游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娱乐性需求,而更注重文化内涵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体验,这样的需求就给民族乐器产业带来了机遇。
一位来汴的外地游客表示,兰考的民族乐器很好,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感觉现在很流行,年轻人也都很喜欢这样的东西。
当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了一种新常态。因此,挖掘一些地域特色浓郁、风格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十分必要。
开封市文投集团大宋御河景区市场部骆建龙说:“我们接到这个建议之后,就立刻对景区的演出进行了一些提升,包括增加演出的场次,以及在节假日的时候丰富演出的内容,适当增加民族乐器类的展演,让民众在民乐的氛围中浸染。”
11月4日下午,吴扎根在大宋御河景区看到,身着宋代服饰的古筝演奏者用娴熟的技巧、悠扬的音乐,为游客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骆建龙表示,这种民族器乐的演出形式,他们一直在不断地提升,再去改进,包括古今结合的模式,宋代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演出形式也会在大宋御河景区陆续增加。
传统民族乐器蕴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智慧与创造力,将乐器产业与旅游产品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种类,还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开封市文投集团是我市文旅产业建设运营平台,他们表示在今后的产业运营过程中,将加强与兰考民族乐器方的沟通联系,后期将适时构建合适的研学路线,让大家在多元化的方式中了解、传承民族乐器,从而推动我市民族乐器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开封广播电视台《议案提案追踪》栏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