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以前对我来说,它只存在于籍贯栏里,地图之上,长辈们的口中。爷爷,在我的记忆里只是一位清瘦儒雅,拄着拐杖略显严肃的老人,每天都在奋笔疾书,很忙。
我曾疑惑于爷爷只是河大图书馆副馆长,又不是教学的,为何会桃李满天下;不明白为何总有那么多人来看他,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不理解他可以拖着年迈多病之躯,为那么多人解决平反、上学、参军、工作等等问题,却不肯为自己儿孙的事情找组织说上一句话;不懂为何他已离世那么多年,还有那么多人提起他感恩涕零,缅怀至今。
而当我真正踏上这块祖辈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只短短的三天,却为我打开了时空之门,让我见识到了爷爷传奇的一生,所有的疑问就都有了答案。爷爷从一个世家少爷,16岁到北平读书,受共产党人的影响,参加李大钊同志遇难后的示威游行,聆听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成长为一个进步青年,到返乡利用自己的身份及家族关系作掩护,成为一个坚定的中共地下党员。他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建立党支部、营救掩护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组织宣传演出、秘密编印中共豫西南地区学生工作委员会的机关刊物、策反国民党地方民团起义、成立宛西游击队。他经历了白色恐怖、枪林弹雨,他曾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被拉赴刑场,经历酷刑及生死的洗礼,依然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对党的忠诚信念不倒,后被党组织及家族等各方努力,营救出狱。解放南阳后,爷爷本可以选择从戎,南下领兵打仗;亦可以选择从政,当县长。而他选择了办学治校,深耕教育,只为为新中国成立输送更多的人才。很多贫困学子因他而改变了命运,被他送进大学、部队,成长为国之重器,国之栋梁。
有些人虽已逝去,却成了永恒;有些事虽已过去,却启迪世人。这些人,这些事,不能忘,也不会忘,因为他们早已融进岁月时光,融进历史进程。我的爷爷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之奋斗一生所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所谓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所谓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这些宏大神圣不可触及的词语,此刻都突然具象了。
三天的时间很短,他们的故事很长,内乡赤眉小学(当年的宛西小延安)旧址,那矗立在南阳市一中校园里爷爷的大理石雕像,我只是匆匆走过他们战斗过的地方,那些老建筑、石刻碑牌、苍劲的古木依然在,述说着那段传奇,见证着他们用鲜血及生命换来的现在,守望着更美好的未来。
故乡行让我见了很多人,听了很多事,让我理解了爷爷。爸爸总说爷爷不爱他,叫他害满生(害,内乡方言,意思是坏,不好)。我小时候调皮捣蛋,爷爷作势要打我,我就跳上床让他打不到我,他也会气的叫我害女子。现在想来,爷爷并不是不爱我们,他只是把他的时间和爱都给了他的学生,他把有限的生命无条件的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这或许就是大爱无疆,小爱无痕!
故乡行俨然成了红色之旅,所行之处皆受热情接待,离开之后南阳相关媒体纷纷发文纪念,这些都是祖辈给予的荣光。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荣光,更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与坚定的信仰!为了接住这份荣光,不负先辈不负此生,吾辈当自强!
注:文中爷爷,指曾经担任省立南阳中学(南阳市一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开封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西校)校长、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的黄廷珦先生,内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