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情绪反映出他的能力。如果父母都是情绪不稳定的人,很难培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有这样一个案例:爸爸工作一天很累,下班回家,在家门口并没有着急开门,而是面向门口的树站了一会儿之后,伴随着敲门声,声音非常欢快地叫门。孩子听到声音后过来开门,非常愉快地与父亲沟通,氛围融洽。另一位父亲回家后就恰恰相反,回家之后先喊累,然后各种挑剔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听话、饭不好吃等,结果家庭氛围沉重,妻子不说话,孩子畏手畏脚躲起来。
有的家长把情绪带回家,借机与爱人大吵大闹,导致孩子出现各种状况:有的孩子吓得啃手背,手指头的皮,有的孩子是咬指甲……这是父母情绪爆发引起的巨大压力所导致的外显行为。除此之外还会导致孩子专注力下降、敏感自卑、缺失安全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保持情绪稳定很重要。
家长保持情绪稳定的小妙招:
1.调整好情绪再进家门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家长经历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时可能情绪不高,这样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在门外舒缓情绪,比如:可以在开门之前深呼吸或者在车上听一会儿音乐,释放一下,然后面带笑容的回家。
2.给自己3分钟的时间冷静
愤怒的情绪就像温度计一样,攀升到顶点之后,就会自然下落,火冒三丈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这一瞬间却有摧毁一切的力量。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生气,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孩子,独立冷静3分钟,让沸腾的情绪冷却,避免自己因怒火旺盛而失去理智,口不择言地伤害到孩子。
3.学会给孩子道歉
如果我们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孩子发了脾气,那就要学会道歉,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有时候,父母的决定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错了的时候应该放下权威向孩子道歉,这样做更有利于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和用心。
4.降低期望值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需要耐心等待,静心教育,静待花开。要明白孩子就像种子一样,需要发芽,开花结果,不要想着一夜结果,对孩子多一些耐心,期待低一些。想想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会犯错,不是圣人,这样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可以心平气和的沟通。更多时候用陈述的态度去看问题,而不是评判的态度,会发现真的可以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别人要求低一些,可以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情绪。
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的方法:
1.积极沟通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心理活动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尤其是他的认知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这个阶段,孩子渴望平等的沟通,但这种沟通是建立在自己的观点被尊重被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的时候,可以尝试着跟孩子去沟通、去聊天、去问问他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
2.鼓励孩子融入集体。
鼓励孩子同伴之间交往,要及时发现孩子在融入集体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鼓励孩子能够在集体当中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各种社团活动当中。除了学习方面的支持鼓励之外,还要鼓励孩子成长,接触同学。
3.借用理想的力量
要鼓励孩子去思考未来,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未来做什么,而且让孩子规划自己的一个相对远大一点的目标,结合远大的目标和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鼓励孩子在学习方面总结一些自己的经验,在集体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孩子在遇到人际困扰,遇到很多学习方面的困难或者是其他不愉快的情绪的时候,其实一个核心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不自信,自信的问题是中学生非常需要去关注的一点。不论是别人对自己评价的不自信,还是自己对自己未来的不自信,我们家长都要进行关注。自信的孩子是能够比较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的,所以我们家长要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因为在青春期比较叛逆,我们家长能看到孩子的问题,可能也会更多。所以批评也会非常多,在批评的同时也要多鼓励孩子,要看到孩子进步的地方,这样孩子自信心增强了之后他对自己负面情绪的管理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父母情绪稳定,是家庭最好的气场。在平和友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心理成长更加健康。父母如果有问题不做出改变,那么孩子的问题就会反复。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给孩子提供持久和稳定的爱,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沐浴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
(据青岛家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