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开封市道路交通秩序、化解交通安全隐患,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在今年的市“两会”上,陈淑君委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开封市道路交通秩序的提案》。该提案被列为开封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之一,如今承办情况如何呢?请关注本期《议案提案追踪》。
如今,共享单车、老年代步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已经大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然而部分交通参与者却因为各种原因不按规定道路通行,导致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现象屡见不鲜。
陈淑君是开封市政协委员,在她看来,各种车辆混行不仅阻碍交通,有损文明,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经过专项调研她发现,行人、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时不仅仅是因为交通安全意识差,一些不完善、不科学的道路设计也会误导行人和非机动车。
在明伦街与东环路交叉口,就是因为非机动车道设计不够人性化,导致很多非机动车无意甚至是有意地选择了走机动车道。
陈淑君认为这边高台的坡度比较窄,因为非机动车道对着的是这边的机动车道,人的习惯,沿着直线就直接走到机动车道了。
市民李先生说,往这边稍微偏一点儿都翻车,这个台弄得不科学,你看这个地方上坡吧,有时候不知道从这儿都下来了,已经摔了可多人了。
陈淑君在调研中发现,像明伦街与东环路交叉口的这种情况在开封市并不是孤例。开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开封市道路交通秩序、化解交通安全隐患,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有重大意义。
陈淑君表示,当前开封市交通治理经过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在一些路口陆续增加了LED路线引导等智能电子设备;还有开封市仍在大力持续推进“头盔”行动等。但是确实还有不足之处,比如:道路上还有各种车辆混行依然比较严重,还有的道路标志模糊,百姓和外地游客停车难问题依然存在。
为确保开封市道路交通畅通有序、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在今年的开封市“两会”上,陈淑君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开封市道路交通秩序的提案》。
陈淑君建议,进一步规范老年代步车与电动三轮车的行车车道、区域与时间。人员密集的家属区要基本看不到重型货车、油罐车、槽罐车等。
这件提案得到了开封市政协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开封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之一,由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四家单位承办。8月26日下午,陈淑君委员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实地督办提案的落实情况。
开封市交警一大队执勤人员任光辉说:“这一块的治理肯定会加强。我们会合力引导车辆各行其道。”
而对于提案中提到的“优化重型货车、油罐车、槽罐车等的行车区域,尽量避开人员密集的家属区”的问题。一行人来到了我市东区劳动路与苹果园东路中段,这里地处开封市老工业区,以往途经的大型车辆较多。
开封市交警一大队执勤人员王佳祺说:“大型车辆如果需要通过劳动路的话,是需要办理通行证的,如果是本市的货车、老旧小区改造的小货车或者水泥罐车,应主动办理通行证。在车辆通过的时候,我们会逐辆仔细地检查,看有没有通行证,如果有通行证的情况下,在不是高峰期的情况下会让它通行。如果没有通行证的话,我们依法依规地对司机进行处罚。”
在开封市西区的集英街上,记者看到,这里虽然车辆川流不息,但忙而不乱,总体秩序良好;路边无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大多能规范停放、秩序井然。市交警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向陈淑君委员介绍,近年来他们在城市保通,保障群众安全出行,交通组织优化、提升方面采取了行而有效的措施。
开封市交警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副大队长索理明说:“我们对全市248个路口进行改造,由原来的先左转后直行改成了先直行后左转,与周边地市交通方式统一起来,对全市96个具备条件的路口,设置了左转待转。还对郑开大道三大街到十三大街建立了‘绿波’,原来郑开大道从一大街到十三大街需要10分钟,现在4分钟就通过了。”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顺畅出行的期盼,下一步,开封市将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加速构建现代交通体系。
索理明说:“我们现在正在做规划,要结合开封的旅游,完善‘旅游+交通’模式,多采取一些智能的手段,设置一些单行道,对一些路口信号配时进行优化,把通行能力最大化。”
承办单位对《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道路交通秩序的提案》的落实情况,陈淑君委员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陈淑君表示,希望相关承办单位要高度重视这个提案,采取的措施要切实有效,不要流于形式,能办的要尽快办,不能办的要想法办。
城市交通秩序的好坏,有赖于城市的管理者。要把城市的五脏六腑管好,各个系统运行有序,管理就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同时城市交通秩序的进步也有赖于每一位市民。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也都是城市的建设者,与城市共同成长,会在城市的进步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开封广播电视台《议案提案追踪》栏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