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高峰 通讯员 曹艺馨) 8月23日,由开封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市城管局首批建成的6个环卫驿站临时救助点正式启动。这既是社会救助工作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流浪乞讨区域中心站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
活动现场,开封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长周,开封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副书记赵英敏共同为西环路环卫驿站临时救助点揭牌,并参观了临时救助点的设施。
据悉,落地实施的、嵌入社区的临时救助点,不仅是一个救助物资存放、救助政策宣传机构,也是一个微型信息收集站,有助于发挥社区网格员、物业、环卫工人以及居民的主动发现作用,将救助服务从社区延伸至景区、夜市、居民楼、涵洞以及车站等场所,是一个能为救助对象提供快速判别、信息咨询、物资发放服务的微型服务站。
目前,开封已在全市建成26个临时救助点,其中包含6个环卫驿站临时救助点,这些临时救助点的建成和启用,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救急难”的工作要求,构建符合本市实际,更加专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新时代救助管理工作服务体系具体行动。
近年来,市民政局一直致力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社会救助网络。同时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体系,创新救助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开展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形成以市救助管理站为区域性中心,辐射带动全市救助管理工作共同提升的救助服务圈。
郭长周表示,全市环卫驿站临时救助点的加入,更有助于整合社会力量,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多元化、社会化救助服务体系,发动广大群众主动关心和参与救助工作,形成全社会关爱、帮助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的社会氛围,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市救助管理站区域性救助中心职能,推动救助管理工作下沉,延伸救助服务触角,保证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在城乡任何区域都能及时得到快捷的救助,实现救助服务全域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