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fgdb.com/m/Content/themes/mobilekftv/weixinlogo.png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这一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专长医师何传义仍在一线忙碌。一周七天,他三天在河南
http://www.kfgdb.com/m/content/2024-08/23/000292.html

等待处理…

何传义: “医路”探索漫漫 奋斗三个“十年”

本报记者 何高峰
2024年08月23日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这一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专长医师何传义仍在一线忙碌。一周七天,他三天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坐诊,一天在开封市中医院坐诊,一天在郑州一家中医院坐诊,周末还要去北京给预约的病号治病。虽然很累,但他早已习惯,“从医30年了,选定了医生这个职业,就不能怕吃苦。”

第一个“十年”家传初成

何传义,1974年6月出生,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祖上世代行医,父亲是一位赤脚医生,从小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他有着浓厚的乡村情结。1994年,他从开封市鼓楼区南苑办事处小王屯村卫生室开始了行医之路。

在为患者服务中,他研习出祖辈的真传,运用家传三棱针针法诊疗面瘫、面瘫后遗症,为基层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村民都亲切的称他“何大夫”。给农民看病,他始终坚持三条原则:坚持义诊,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不管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患者在哪里,他就立即赶到。

一天半夜,他接到电话求助,村里的一个孩子病重,他立即驾车前往。发现孩子高烧不退,立即带着他们到市里大医院治疗。由于孩子家庭拮据,他又垫付了医药费,安排妥当后才回家。

他为全村40岁以上村民免费开展了B超、心电图、血糖、血压等健康检查,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方便老人就医。并定期上门追踪治疗,把健康送到村民家里。

安徽的患者高如庆说:“去找何大夫看面瘫,得知我是伤残军人,不仅没收一分钱,还给买了车票,把我送上了车……”

来自新疆的赵凤梅患面瘫,去过很多地方求医,仍久治不愈。她来到开封找到何传义,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赵凤梅痊愈了。正准备付钱时,被他拒绝了:“新疆到这里车票费用就很多了,来到这里又住了20多天,不容易。”离别时,赵凤梅向他深深鞠了一躬,含着泪说:“谢谢何大夫!”

多年来,何传义为五保老人、伤残军人、老党员、困难群众、失学儿童等做的免费诊治和救助已使2000多人受益,免除各种费用200多万元。

第二个“十年”带徒传承

开封自古名人辈出,宋代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王惟一便是一颗璀璨明星。他精于针灸,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设计并主持铸造两具针灸铜人,在针灸技术和针灸教学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宋皇帝赵祯亲自赐予“天下第一针”。

何传义在清明上河园开设王惟一中医馆,深耕宋代中医学,以传承王惟一中医药文化为重点。通过开展青少年中医研学活动,普及中医常识,成为清明上河园里的一道风景线。开封市政协主席曹忠良专程来调研,勉励他“要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充分发挥中医独特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多层面的健康科普和健康养生保健旅游产品,为开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行医过程中,他毫无保留地把家传针灸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等医术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形式广为宣传,让针灸技艺接递传承,惠泽更多的人。

他面向全国公开传承弟子,打破了历年来中医传承“传长不传幼,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枷锁,在全国面瘫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先后接受湖北、四川、云南等多所中医学院邀请作学术交流,累计收徒2000余人。

他团结了中医非遗传承人和全国的少数民族医生,与志同道合的亲友团把“简”“效”“廉”“验”的中华传统医学技术推向全国,惠及千家万户。

在传承弟子授徒方面,他面向全国的乡村医生开展家传三棱针针法的公益性传承,尽最大可能帮助更多的乡村医生。得知李春艳身患残疾且生活极度困难,他倾囊相授,教会她正骨和灸疗技能,并出资帮她在鼓楼区开了一间中医穴位推拿店,改变了李春艳一家人的生活。在何传义的感召下,李春艳也走上了公益道路,每年都为残疾人、环卫工人义务推拿。

何传义告诉记者:“之前所有带过教过他的老师永远是老师,在他传承授课带教过程中徒弟也是老师,经过他精心调理治愈的患者更是老师,没有他们的信任,就没有现在针法技术的日新月异。”

第三个“十年”攀登高峰

几代人的智慧传承,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在多年的行医中,看到那么多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长期吃药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不能得到控制引发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每每彻夜难眠,他常常在大家熟睡的时候辗转于房间,思考总结白天诊疗患者的心得,研读先贤中医经典古籍,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经过苦心求证探索,他开创了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新途径。在探索高血压、糖尿病针刺疗法征程中,他深研传统中医华佗夹脊与内脏疾病的关系,吸收先辈的“气在腹者止之背俞”理念,针刺华佗夹脊穴调和五脏、通降腑气,从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使内脏器官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多年的血压高、血糖高恢复正常,达临床治愈之目标。

他在诊疗面瘫后遗症上不断创新,特别是诊疗面瘫引起的血压高、血糖高上下功夫请教老师,追踪寻访所有调理后患者,保存病例,边治疗边研究,在还没有的掌握的领域,奋力前行。

他在家传三棱针针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的创新,经过数千例患者调理后的三年至十年的追踪寻访,发现与患者调理后的配合程度密切相关,如体重超标、酗酒、休息时间不够、长期精神紧张、吃的太咸等等,避免以上因素,则达理想的临床治愈之目标。

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根据《河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建议方案》,结合河南地域、气候和生活习惯,调配出适合河南人的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汤剂。

他自筹资金20万元,连续作战19天,将熬制的“扶正抗疫中药液”免费向村民发放,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村民和小朋友。还亲临抗疫一线,将“扶正抗疫中药液”分发到环卫工人、疫情值守卡点、公安干警手中,免费送出药液4万余包。并在互联网上把抗疫情经验配方分享给全国的医生。

鉴于何传义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突出成就,他先后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河南省文明办授予“河南省疫情防控身边好人”、被开封市文明办授予“开封市道德模范”……其家传的三棱针治疗面瘫技术,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遴选为“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流派项目”。

何传义经常说:“家传需延续、患者求疗效、国家有支持、政府给荣誉,所以,深感责任重大,唯有负重前行,继续坚守传承下去。”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开封广播电视报
http://www.kfgdb.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