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画面里,一个青壮年,手搦水管,在田地里快速挪动。
娜㴩屁股后跟着:“哥,你说说今年的麦收成?”
壮年农民一抹脸上的汗水,站定后气哄哄地说:“今年种了5亩地小麦,我硬种的。家里都让空着,我就想看看到底能亏多少。老掌柜刚卖了5000斤,估摸到手不足6000元。前期种子、化肥、耕地、耩地杂七杂八拢共2600元。后来又打了两次药共300多元,浇了三四遍水200元,最后收割机钱400多元。老掌柜俺俩一共大半年时间,粗算赚了有3000元和1000斤自留粮。还不够我出去打工一个月挣得多。明年肯定不种了。真坑人啊!”
【外景】电脑画面一闪,进入镜头的是一对老农正看着一口机电井像醉酒的汉子呕吐一样,间歇地喷出一股股软弱的清水。
娜㴩进入镜头:“机电井出毛病了。在这全民抗旱的季节里,播种后土地里的玉米种子,正需要适合的墒情来孕育种子发芽,没有清水,干涸的土地或严重板结或被机械碾成干土面,种子没有了水分的滋润,哪来的发芽!水!水!水!农民朋友急需水,土地急需水,田地里的种子急需水!没有水,那位农民大哥父子二人半年的3000元和近千斤的自留粮也没得指望!”
【屏幕画面】80岁的老农骑着小三轮,带着老伴,在乡间小路上行驶,三轮车上拉着一台坏了的柴油发动机。
娜㴩跟着三轮在奔跑。
老农扭头挥挥手,“别跟着跑了,我看你挣俩钱也不容易,这么热的天。”
老农老伴坐在三轮车里喝着风,嘴有些不伶俐:“俺地边上的机电井,不知道为啥不能用了。儿女都外出打工了,老头子俺俩种了两亩多花生,旱天里靠这不争气的柴油机带水泵,从井里抽水。柴油机一坏,得急去镇上找人修。天干火燎的,别说种子不出芽,就是出了芽也得干死。“
伊谋的电话响了,是柱子的。
【内景】二楼 桌子上台式电脑屏幕上是娜㴩追着老农的画面。
室内 吹着空调吹出的凉风,依旧满头汗水的柱子:“准备切入旁白。”
伊谋:“好,倒计时三二一!”
【旁白】一中年男子浑厚、深沉、悲怆的声音:“6月22日9时,省气象局解除干旱橙色预警,一个小时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解除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不过,省第一产粮大市周家口村民李霞仍有些担心,这次雨下得特别小,雨过地皮湿。5月以来,粮食大省经历罕见大旱,降雨量比往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半数以上的气象监测站点达到了中旱以上等级。旱天里,许多农民在机电井口昼夜排队,抽水抗旱。”
柱子在一排设备旁一摁开关,屏幕画面:一着标准服饰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在办公桌后面面向镜头侃侃而谈:“早些年,农村灌溉,村里并不仰赖机电井,灌溉主要靠密布的农业水利设施的坑塘、沟渠和土裸井。1998年起,电力配套逐步跟上,机电井开始取代裸井,成为最常见的农田水利设施之一。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文,要求到2017年底,新增和改造机电机井227万个,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如今,许多村民习惯了在机电井刷卡取电灌溉。然而,在旱期急需抽水灌溉的时候,一批机电井的问题却暴露出来。机电井源于长年维护不力,承包维护任务的第三方虽然多次报修,但由于资金申报、核准、批复等原因,当然了诸如机关作风和条框机制,机电井坏了,连年报修,迟迟未得资金拨付,致使问题至今没解决。总的来说,农民使用中出现的机电井空气开关丢失、农用器械操作不当损坏、设备未安装齐备、高压未搭火及变压器缺失、地埋线损坏,等等,导致今年抗旱形势非常严峻。这一问题也与维护人员巡查懈怠有重大关系。”
006【外景】镇区农贸市场 五金交电门市 晴
伊谋、仁杰和娜㴩追赶老农到达集市。
娜㴩眼尖,一眼看见五金交电门市人堆中的村支书:“支书!”。
娜㴩向伊谋挤眉弄眼,仁杰会意,举着照相机对着村支书。
娜㴩大汗淋漓,在支书身后猛拍他光秃秃的脑门:“二叔,逮着你了,跑是跑不掉了,就说说村里的机电井吧,这可是咱俩约定好的。对赖是小狗呀!”
支书一回头,揪着娜㴩的小辫子:“这闺女,咋给二叔说话的,不懂规矩!”
娜㴩把胸麦挂在二叔的胸口衣襟上。
支书:“中中,说俩句就说两句。捣蛋鬼!还没开机吧?”
仁杰打个响指:“已经开开了。”
支书:“都是一群烧毛鬼,影响支书形象。重开!”
支书清清嗓子:“俺这儿有11口井,都是政府给俺打的好井,恁好的井用不成。用老百姓的话说,机电井是屎壳螂掉面缸里,外光里不光,中看不中用。要说机电井里有水泵、刷卡的配电器,卡一刷就出水。其实你去看看,11口机电井光地埋线就问题成堆。尽管村里连年上报,问题仍没能解决。村里的几千亩地,只能靠村自己打的十几口旱井灌溉。农民有意见的都是机电井,反而是旱井意见小。按理说,老百姓一刷卡就能用机电井浇地,但实际上,机电井能不能用还有变压器、高低压线路、地埋线、变电箱、电器零件、水泵等多个物件,哪一块儿出问题,机电井都不能使用。”
画面里的娜㴩紧追不舍:“机电井到底应该怎样建设,才更匹配农村的现状?”支书扫一眼五金店老板,“农民对农田灌溉的需求是最清楚的,很多情况下,国家一门心思想着为农民服务,但涉农项目开展的前期阶段对农民需求的调研是不充分甚至欠缺的,有的项目设计单位对农民的主体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也忽视了不同区域农村需求的差异。恐怕这就是老百姓说的经是好经,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吧。
支书捂着半边嘴小声说:“上头说是搞调研,其实那些人连村都没进,更别说屁股粘上土了!都干净着呢!”抬头看看仁杰和伊谋,扭头对娜㴩说:“这可别播出去,播出去你二叔的支书就到头了。”
007【外景】乡政府大院 晴
崭新的办公大楼。政务服务大厅里除工作人员外,诺大的大厅里空无一人。台面后面的工作人员看见仁杰、伊谋和娜㴩三人拿着相机,举着话麦,都低头躲闪。
从后面的侧门里走出一位娉娉婷婷的女士,一眼看见了娜㴩,兴奋地和娜㴩招手:“娜㴩,乡长和农办主任打好招呼了,他接受你的采访,过来吧。”
娉娉婷婷女士话音一落,吧台后面的工作人员才齐刷刷抬起头来。
008【内景】乡三农办公室 晴
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
三脚架支好,相机开机,调好光源。
娜㴩伸着胸麦:“王主任,今天就谈谈咱乡的‘三夏’大旱。一个问题。”
王主任看一眼娜㴩:“直播吗?”
娜㴩:“是的。”
王主任:“那我可得准备准备。说漏嘴了,那可是政治事故。”
娜㴩:“没那么紧张,也没那么严肃,实话实说就行。老百姓也看着呢!”
王主任干咳一声,呷了一口水:“夏播的当口,分秒必争。乡领导积极调配抗旱水源,开闸放水。黄河水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
娜㴩示意王主任:“老百姓也听着呢?说点实际的。”
王主任脸一红,镇静一下:“在此轮旱情中,尽管水源能满足抗旱需求,但在一些地方,由于以机电井为代表的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陷入困局,抗旱被堵在了最后一公里。机电井的地埋线很容易被作业的大型农机设备挖断,暴露在外的部件还容易在下雨时泡水,有些电缆、设备被偷盗,甚至有时村民还会因为彼此之间的矛盾蓄意破坏机电井。有的机电井则是因为故障问题本身难以解决,不好修理。譬如,井底淤积、水管错位等问题尚可解决,如果潜水泵坏在井里取不出来,根本没法修。”
一旁承担乡村机电井维护的负责人插话道:“俺公司就是通过招投标承揽高标准农田的机电井配套项目后期维护的。机电井的检修分为三部分:电表、低压线,村电工负责。高压线由电力公司负责,地埋线和水泵则按照是否过保,由承建方、厂商和公司负责。最难修的是水泵。水泵的质保期是8年~10年,如果水泵还在质保期内,由厂商负责。过保后,则由我们专业公司检修。水泵设置在50米深的井底,输水依靠每节长3米的金属管道累叠,从井底一直延伸到井口。如要检修水泵,需要吊车作业,先把金属管道一节一节拆卸下来,再吊出水泵,一次拆卸费用就要1000元。”
维护公诉负责人看看王主任脸色,继续说道:“通常来说,最常坏的是地埋线,理论上修起来也最简单,可以使用探测器探测地埋线的位置和破损情况。破损点位确定后,工人开槽取线,电工接电后再复位。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修地埋线也是困难重重。用井才会发现坏了,要检修,这时候庄稼已经种下去了。地埋线埋在耕地里,要维修,就要开一米深的槽,会破坏庄稼,村民常会向维修队要赔偿。但机电井本就是惠民工程,县里并没有赔偿款的预算。本轮抗旱,截至6月17日,全县摸排整改了5个镇8个村的机电井故障,共有71口机电井存在问题。但全县共有13个镇、9个乡,上万口机电井。摸排进度尚不到四分之一,咱乡就还没来得及摸排。摸排进度缓慢,有多方面原因。”
王主任听得有些烦恼插嘴道:“不能耽误农民播种、浇地,这是我们工作的底线。夏播是最需要抢农时的,用裸井抽水,哪怕累一点,贵一点,先把地种上要紧。”
维护负责人毫不客气地说:“比如青龙潭书记家也在机电井排队。他家是因为邻邦的齐婷家地头附近的机电井坏了。为了抗旱保苗,齐婷花了1000多元置办了潜水泵、喷枪和水管。然而,买得怪齐,水泵下不去,有啥用。没有能用的井,灌溉时间一拖再拖。再说了,农忙时节,工人也难招。农闲时,工人的工钱一天150元~200元,现在300元一天也不一定招得到人。最难办的还是资金。维修资金主要由县一级财政承担。都是小维修,虽然工程款不高,累积起来也不是小数字,十万八万的,县里结算给要牛肉账一样。”
熟悉农业生产的娜㴩提问:“看着机电井,干着急。我就想不通,既然维护这么难,当初为啥不干脆打更简易的裸井,急用水的时候,大家可以用自备的水泵抽水。眼前这种机电井,预装的水泵把井口堵得严严实实,一旦出现故障,自备的水泵也进不去,反而沦为摆设。”
维护负责人头一拧,不管不顾:“机电井已成既定事实,我们就不提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设施布局没有与农民需求精准匹配好,部分项目只管主体建设,但是对配套附属设施建设重视不足;其次是农民在建设的过程中参与度不够,他们不一定会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情,部分农民甚至会简单理解为政府的事情,想着反正坏了也会有人维修,容易出现不当使用的现象。农田配套设施毁损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长期存在,对于管护维护的长期性、复杂性考虑不多,尤其是涉及复杂设备和仪器的,基层财政难以独自承担后期管护经费。”
娜㴩急切地向王主任提问:“乡政府就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吗?”
王主任摇摇头:“发现了又能怎样。财政大权在县里,乡里无能为力。”
娜㴩转向维护负责人:“你的体会更深,有何建议?”
负责人:“我们这里历来都是涝重于旱,村民日常甚少使用机电井。而设备使用频率越低,越容易在闲置中出现各种问题,这些小问题又很难被及时发现,最终会在干旱来临时成为大问题。村民的管护意识淡薄。再加上村集体没有收入,没人出资维修机电井。此外,机电井使用的农户,出于‘热心肠’,小部件损坏了,往往是他们顺手垫资,久而久之,谁管护谁受损,村民的积极性就更低了。”